经前期综合征是指育龄妇女在迎接月经前7~14天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的,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苯巴妥等镇静药物或孕激素、雄激素等来治疗。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指妇女在月经周期的后期(黄体期d14-d28)表现出的一系列生理和情感方面的不适症状,症状与精神和内科疾病无关,并在卵泡期缓解,在月经来潮后自行恢复到没有任何症状状态。其主要表现有烦躁易怒、失眠、紧张、压抑以及头痛、乳房胀痛、颜面浮肿等一系列的症状,严重者可影响妇女的正常生活。从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看,该病是育龄妇女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同时,经前期综合征是一种生理和社会心理等综合因素导致的一种妇女疾病。
严重经前期综合征:目前严重经前期综合征经前期症状的定义并不一致。但在最近的研究中,这一诊断标准已基本得到统一,并已用于诊断这一系列具有多种表现的严重经前期症状经前期烦躁不安精神障碍,以至少5种症状为基础,同时包括4种核心心理症状之一(出自包含17种生理、心理症状的表格。这17种症状是:抑郁、无助和负罪感、焦虑或压力大、情绪不稳、易怒或持续愤怒、兴趣降低、注意力不集中、疲劳、食欲亢进、睡眠障碍、无自控力或易受打击、协助能力差、头痛、疼痛、水肿或体重增加、抽搐、乳房胀痛)并在经前期加重,月经后减轻或消失。
产后经前期综合征可能由激素和其它如神经内分泌因素促发或对孕激素的高敏感性,也可能由5-羟色胺分泌不足造成。社会心理因素对经前期综合征发生有一定的影响。产后经前期综合征的具体原因如下:
1、液体潴留
醛固酮激素过高引起全身性液体潴留,常被用以解释经前期综合征的形成。已知孕酮可以阻断醛固酮对肾小管作用,而有利于尿钠的排出,但孕酮引起钠的丢失,导致醛固酮代偿性增加,加之孕酮在月经后半期转化为脱氧皮质酮等盐皮素的活性加强,而使月经前醛固酮分泌增多,在行经前达峰值,因而黄体期醛固酮排出增加系生理性,借此以维持血浆钠水平的稳定,并且对经前期综合征病人血浆醛固酮水平测定结果也未发现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不支持上述学说。
2、精神刺激
由于经前期综合征症状的广泛性及互不联系的特点,还有应用安慰剂或接受精神、心理治疗有较好疗效。不少学者提出,精神社会因素引起身心机能障碍这一病因学说parker综合许多学者意见,认为个性及环境因素对经前期综合征症状的发生极为重要,症状的出现反映病人内心存有未能解决的矛盾冲突。追溯病人生活史,常有较明显的精神刺激遭遇,如童年时期的不幸经历和精神创伤、父母家庭不和、学习成绩低劣、失恋等,可能都是产生经前情绪变化的重要因素。
3、催乳素
催乳素(prl)排出量增多:近年围绕prl排出量增多为pms重要病因因素这一问题发生重大争论。血浆prl浓度有昼夜节律性,以睡眠时水平最高,每个人日与日之间也有显著波动。在排卵期prl水平达峰值,黄体期prl平均水平高于卵泡期。有些经前期综合征病人血prl平均浓度在整个月经周期中均高于健康妇女,尤其在经前期更为显著。应用溴隐亭治疗以抑制prl分泌,症状获得明显缓解。
黄体期prl水平升高可伴随孕酮排出量下降或fsh/lh水平下降等,在理论上支持prl水平增高在某些方面与经前期综合征形成有关。可是正常及经前期综合征病人间多数未见prl水平有明显差异。prl对渗透压的调节作用在动物比较显著而在人类则影响不大,可能仅作用于乳腺,影响其局部渗透压的平衡使乳房胀大、触痛。此外,高prl血症妇女很少有经前期综合征症状。应用溴隐亭治疗,仅减轻乳房症状,而对其他症状疗效不显著等,使prl排出量增多学说还缺乏可靠有力证据。
4、卵巢甾体激素比例失常
卵巢甾体激素比例失常:多年来经前期综合征的激素病因学说集中在雌激素(e)、孕激素(p)比例失调或戒断反应等方面。经前期综合征的情感、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特征性症状,固定发生于月经周期的黄体期。症状出现与黄体的发育相平行,因而设想有一些诱发因素产生于黄体,主要可能由于中、晚黄体期孕酮水平下降或导致e/p比值的改变。可是近年许多研究并未发现经前期综合征病人卵巢激素的产生与代谢有异常情况。经前期综合征病人卵巢甾体的平均水平与正常人并无差异。经前期综合征病人均有正常的生殖功能,并不影响生育能力亦可证明其卵巢激素处于正常平衡状态。
5、分泌系统平衡失常
(1)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学说:实验研究证实β-ep参与正常妇女月经周期中gnth分泌的调节。它通过下丘脑间接抑制lh的分泌。这种抑制作用并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已知β-ep在脑内的活性水平,以月经期及早卵泡期最低,及至黄体期其活性处于峰值。
(2)5-羟色胺(serotonin,sr)学说:已知sr这一神经介质在情绪及行为障碍发生方面起介导作用。给猴小剂量降低sr功能药物后,即可引起实验动物行为的改变,因而提示sr代谢异常与pms发病可能有一定联系。有报道,经前期综合征病人在月经周期最后10天全血中的sr含量明显低落,而对照组从中黄体期开始sr水平升高,从而使两组的sr含量在月经周期的中、晚黄体期及月经前期有明显差异。通过色氨酸负荷试验(50mg/kg)发现,两组病例在卵泡期、中黄体期全血的sr含量固定增加,及至晚黄体期和月经前期对照组仍持续升高,而经前期综合征病人却下降。表明在月经前这一阶段经前期综合征病人的sr能神经系统发生缺陷,对刺激的反应性产生变异。
综上所述,pms发病原因虽然还不很明确,但通过近年的深入研究,pms的发病诱因可能产生于黄体的e2、孕酮及(或)它们的代谢产物。由于它们的周期性改变,通过神经介质的介导(它们包括β-ep、5-sr,甚至还有γ-氨基丁酸、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而影响脑内某些区域功能,形成精神神经内发泌障碍,产生众多、涉及多系统的症状。外周血内卵巢甾体激素水平在pms病人虽仍在正常范围,但它并不反映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水平,它对中枢神经介质的影响仍与健康妇女不同。预测神经介质学说,可能圆满解释pms多因素、异原性障碍这一特点。
产后经前期综合征,主要以帮助产后女性缓解或消除躯体、心理症状,减少对个人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使治疗的副反应尽可能最小。以下就是有关产后经前期综合征怎么办的介绍:
1、精神安慰治疗:医生将根据病人的症状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心理和行为治疗方案,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
2、用药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处方药,使病人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如有些产后女性会有一些抑郁的症状,如果抑郁症状明显的选用抗抑郁的药物;有明显焦虑及易怒的经前期综合症患者选择镇静剂;以乳房胀痛、头痛、腹痛等疼痛症状为主的选用前列腺素抑制剂等。
3、合理饮食结构:使用合理的饮食结构对缓解症状有帮助。应注意保持足够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如维生素b6、维生素e;摄入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饮食可以改善经前期综合症的精神症状。不良的饮食习惯可以加重症状,因此,经前期综合症患者应限制食盐量,避免或减少咖啡因的摄入等。
4、家属的支持:让患者家属了解该病周期性发作的规律和预期发病时间,理解和宽容患者经前的行为过失,并协助调整经前的家庭活动,减少环境刺激,使患者的失控过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痛经已经很多产后女性大受其扰,产后经前期综合征更是让很多女性烦闷不已。很多女性在经前期都会出现、长痘痘、爱吃甜食等现象,这就是由于产后经前期综合征的“迫害”,那么产后的女性朋友们更应该学习如何预防经产后经前期综合征:
1、合理饮食
有些女性喜欢暴饮暴食,这不仅导致消化不良、胃部不适,进而导致失眠。如果是产后女性,更加要注意进食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并尽量做到少量多餐,这对于宝宝哺乳健康也是很有帮助的。
2、适度运动
当产后女性在月子期间已经很少运动了,如果要预防产后经期综合症的发生,经前一周保持或增加运动,可通过维持大脑内的化学状态平衡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获得心理的愉悦。当然,在经期内,还是要避免游泳和剧烈运动。
3、摄入钙镁
钙镁能够舒缓紧张的情绪从而有利于睡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期内失眠的情况。钙、镁含量较高的食物有牛奶、香蕉等,产后女性在进入经期前后不妨适当多吃。
4、避免刺激
咖啡、茶、烟、酒等会刺激经前期情绪及加剧乳痛,进而诱发或加重失眠的情况。因此要节制咖啡、茶、巧克力、烟、酒等刺激性饮食。另外,这些食物对于还在哺乳期的宝宝来说,会通过妈妈的乳汁进入宝宝身体,从而带来伤害,因此产后女性不能食用过多刺激食物。
5、乐观自信
产后的女性难免在生了宝宝后,情绪上难免不受控制,女性自身要正确对待经前期的情绪波动和失眠症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到乐观自信、心胸豁达,合理安排生活、工作和学习。